利来w66(中国区)_来利国际旗舰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兰花集团 | 文明上网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化工企业与城市:有距离才有和谐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2日  |  点击次数:2459  |  【字号:
  2月2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其制定的《2010年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重点工作安排》中指出,各地要加快治理化工企业安全防护距离不够等重大隐患。

  中国化工报3月2日讯 中国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令当年规划较为合理的化工企业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显性障碍和隐形威胁。频发的安全事故和污染事件,迫使化工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和身边城市的距离。
  
  距离近了,和谐没了
  
  在中国内地的各大城市,重化工业项目星罗棋布。它们大多建设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一五”以及此后各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基础。同时,这些项目的隐忧在日后陆续显现。

  其实并不是化工企业要进城的。当年,它们都与城市有着相当的距离。但过去30年里,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让那些曾经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化工项目逐渐和城市融合。这种扩张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扩大的风险正在不断增加。

  长期研究重化工业布局的东南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周勤称,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化工布局总是优先考虑资源水源优势,此间建设的13个大化肥基地等项目为此后的化工分布格局逐渐奠定了基础。“一般这些项目都是建设在城市边儿上,离城市有一定距离,但又离不开城市。”周勤说。

  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的记忆中,那时由于交通不便,这些化工项目周边布置了一些职工住宅区,庞大国企的社会功能,让这些住宅区进而发展为包含各种功能的小镇,甚至城市。

  而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中科院院士费维扬担忧的则是最近几年化工行业战线太长、扩张速度太快。去年国家出台《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更是出现了上项目比较着急的倾向。“虽然说是‘又好又快’,实际上是‘快’字当头。”“快”的第一个表现就是选址的仓促。规模越来越大的化工项目与人口越来越稠密的城镇很快拉近了距离。

  距离近了,和谐就没了。化工企业被居民们喻为身边的“定时炸弹”。

  距离多少最合适  

  安全标准的滞后是化工企业与周边城市社区的安全防护距离变得近在咫尺的重要原因。卫生防护距离几乎成为日益扩展的化工厂与城市之间的最后屏障。

  化工企业究竟应该离居民区多远?这几乎是每次化工爆炸事故和污染事件发生之后,各方追问的问题。

  以石化企业为例,除了安全事故可能引发的爆炸之外,其主要污染物有硫化氢、挥发酚、胺类、烃类、苯类、丙烯腈、环己烷、氨等。在国家公开的规定中说明,这些污染物会给工厂周围居民的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因此为保护人体健康,必须在化工企业与居住区之间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但也不是越远越好。如果防护距离过远,相应的土地成本和拆迁安置成本都会使得化工企业的投资增大。

  据了解,目前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同时适用两个标准。一是于1999年发布实施的《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另一个是1987年的国家标准《炼油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8195-1987)。前者由当时的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属于行业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设定的化工装置(设施)与居住区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主要依据当地5年平均风速来确定,风速与距离成反比。以最快风速计算,依据不同的排毒系数,炼油厂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最小是400米,化工厂是200米,合成纤维厂是500米。

  不过一位资深石化专家表示,老国标《炼油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与行业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存在不一致。1987年的国标事实上比1999年的行标距离要远1/3,即更为严格。老国标和行标的矛盾之处,无形中给化工企业增加了障碍——由于项目环评是以国标为准,企业依照更符合自身利益的行标设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就可能会因为不合规而无法通过环评。

  另外一个现实问题在于,1987年版国标多针对炼油厂,而1999年版行标的范围则扩大为石油化工企业。这意味着在炼油厂之外的诸多化工项目上,缺乏直接对应的国家标准制约。企业若一味以行标为指针,无形中会加大公共安全风险。

  据了解,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配合下,目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着手对1987年版的《炼油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进行修订,试图为化工围城的新现实确定安全新标准。一位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随着石化工业的技术进步,以及节能节水节地的大势所趋,新国标对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有可能呈现拉近趋势。若真如此,日益亲密的城市与化工厂,将石化产业对公众安全带来的风险更多地依赖于企业自身的安全和技术控制。

  一位化工界的资深人士也表示,从石油化工行业过去几十年的实践来看,在没有规划环评之前,对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就已经相当严格,比如必须包括一个5到10千米的隔离带。但随着这项国家标准的修订,未来人群与城市间的距离将可能不是更远而是更近了。

  搬迁成了普遍首选
  
  经济要发展,城市规模要扩大,距离变化赶不上时代变化,制定得再合理也会变得“不合理”。因此,化工企业搬迁至化工园区在许多地方成了最佳选择。

  肖金成说,当年中国民族制碱工业的摇篮——天津碱厂,就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将其围了起来才被迫搬迁的。

  近几年,全国的重化工企业开始了一轮搬迁潮。2007年官方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有25个省份存在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需要搬迁企业达236家。

  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要求各地应采取鼓励转产、关闭、搬迁、部门托管或企业兼并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淘汰不符合产业规划、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能耗高、污染重和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化工企业。其中搬迁成了“多种措施”中企业最愿意接受的措施。为了鼓励搬迁,国家安监总局甚至要求,化工企业搬迁任务重的地区要研究制定化工企业搬迁政策,对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和在城区的化工企业搬迁给予政策扶持。浙江省就曾为此专门规定,优先安排环境污染整治搬迁企业的易地项目建设用地,并给予优惠,其土地出让金可以按基准地价或标定地价的80%确定。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更多的早期化工项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变成了巨无霸,搬迁成本非常高昂。以天津碱厂为例,其搬迁花费达几十亿元。

  办法总是有的——土地置换可以弥补化工企业搬迁的成本。一般来说,化工企业占据的城市土地增值幅度很快。特别是在一些沿海或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天津、大连、杭州等,化工企业的厂址甚至成了“黄金地段”。正因为如此,地方政府普遍愿意通过地方规划,为化工企业的发展预留空间。

  关注区域规划的肖金成更看重城市的整体功能分区、行业长远发展规划。他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城市发展与化工企业扩张之间的矛盾。

  不过,新的问题又来了:这些需要搬迁的化工企业往往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如何在搬迁后合理分配这些企业的“贡献”,成为迁出地政府或积极或消极的重要因素。

  化工企业搬迁正是在这种与城市若即若离的博弈中艰难地推进着。无论怎样,化工企业不可能真正离开城市,离开人群;而城市和人群也不可能真正抛弃化工企业。科学的距离不但会产生经济效益,还会产生社会和谐。这就是支柱产业的特色,这就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版权所有 ©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东街2288号兰花科技大厦 备案序号:晋ICP备2022010233号-1
邮编:048000 电话:0356-2189600 传真:0356-2189608 公安备案 14050002000771
友情链接: